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

基层党组织搭台 群众种桑养蚕唱出脱贫致富好戏

2020/7/1 16:46:34| 访问量:36537| 来自: 在柳州

  (《新播报》记者 张书桥 黄修仕)在鹿寨县黄冕镇石门村的一处半山腰上,18座钢架棚的厂房整齐排布,这里有一座产业扶贫示范园。厂房里,千张竹网上已经结满了蚕茧。将竹网取下,放到采茧机中,一个个雪白的蚕茧就被取了出来。承包这座厂房的,是村里的种桑养蚕致富带头人韦栋武。

  韦栋武今年51岁,前些年因妻子遭遇车祸,又需要抚养小孩,家况每日愈下,因而在2015年被定为贫困户。那时,韦栋武跟其他村民一样,自己在家种桑养蚕。因为技术粗糙,管理粗放,每张蚕的产茧量还不到100斤,比其他成熟的养殖户少了三四十斤。这样的情况,在石门村非常普遍。

  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,2016年,村党总支书记潘有祥带领老党员开始在村民中间做工作。他们的目标是,在荒山上平整土地,建设厂房用作蚕室,搞机械化养蚕,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黄冕镇石门村产业扶贫示范园。2000平米的土地,由村党总支负责牵头进行流转,再将18间150平米的厂房出租给有意从事桑蚕产业的贫困户。每间厂房每年收取租金3000元,这笔钱按照一定比例,分给拥有土地的村民和村集体经济。

  经过一番技术培训后,韦栋武掌握了机械化养蚕技术,一口气包下了5间厂房用作蚕室,当年就获利十多万元。冬天,他还利用厂房种植食用菌,2016年就迅速脱贫,如今还雇用了十多名工人,成了致富带头人。

  此外,石门村党总支还对村里2016亩的桑田进行一体化的耕作、水肥和杀虫管理。这样一来,全村的桑叶产量也大幅提升,为进一步扩大桑蚕养殖量提供了保障。2018年,石门村还搞起了鸵鸟养殖,每年又为集体经济增收一万多元。这些收入又为村里开设公益岗位,助力贫困户脱贫创造了条件。潘有祥说,石门村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,现在他仍是完全脱产,全身心投入村党总支的工作。下一步,他们还要改良桑叶品种,扩大桑蚕养殖数量,在脱贫的基础上带领大家致富。

  编辑:廖婷

  《在柳州》APP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。

扫二维码
  分享到:

导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