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

柳江区:让甜蜜的产业温暖贫困户的心田

2020/7/27 10:03:04| 访问量:11899| 来自: 在柳州

  (《柳州新闻》记者 黎翔 刘霏)柳江区一年四季瓜果飘香,春天的草莓,夏天的葡萄和青花梨,秋天的甜瓜,冬天的柑桔。由于种养殖出来的大多数是带有甜味的农产品,当地人也把这些特色农业产业称为甜蜜的产业。甜蜜的产业带领着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,是甜到了贫困户的心田里。

  这天,记者来到了柳江区里高镇板汪屯的青花梨种植基地,今年春耕时节我们曾到访过这里,当时这里是一片花的海洋,美不胜收。经过4个月的生长,现在枝头上是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,丰收时节已经来临。

  丰收的时节,最忙碌的就是果农了。在果园里,记者再次见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黄施云和韩丽权夫妇,在他俩的精心呵护下,25亩果园中,已有15亩结出果实。一位采购商向他们家抛出了一天内收购6000斤青花梨的订单,他俩赶紧请来乡亲们一起帮忙。

  黄施云说:“早出晚归,早上六、七点就出门了,到晚上八、九点才回得到家,看到座椅直接想躺下去,跟床差不多。”

  韩丽权说:“产量一亩平均就是1万1千斤到1万2千斤,刨开成本大概就是有7千元左右。”

  用勤劳的双手换来颇丰的收入,夫妇俩累并快乐着。他们从贫困户到脱贫户,靠的正是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——青花梨。2016年,在当地扶贫干部的引导下,黄施云和韩丽权开始种植青花梨。为了解决启动资金的问题,扶贫干部们还帮他家争取到了5万元扶贫免息贷款。解决了启动资金,俩人几乎整天都泡在果园里打理果树,从2019年果树开始挂果时,他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。

  韩丽权说:“种植补贴之前就是一亩能补几千元。”

  黄施云说:“以前家里面油盐都困难,现在生活提高起来了,可以吃点肉,鱼都可以买点了。”

  得益于危房改造补贴,黄施云和韩丽权还建起了新平房。去年,黄施云还买了一辆二手五菱车跑运输,青花梨成熟时,五菱车就是他的销售小助手,一车又一车的青花梨被运输到本地市场销售,卖得早、卖得快,价格自然也不错,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,黄施云越干越有信心,“以后有点钱也可以带家里面人出去旅游,还有加高现在住的房子。”

  黄施云和韩丽权所在的里高镇,是全区最大的青花梨生产基地,种植面积达到1.66万亩,其中挂果1.3万亩,预计今年产量2600万公斤,产值7800万元,人均增收超过3100元。

  而在成团镇龙山村良水屯阳光玫瑰葡萄基地,这里的村民也在抢抓时间采摘葡萄上市,大棚种植、限域稀植、节水灌溉,当地种植合作社采用了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种植的葡萄果实饱满,价格也是普通葡萄的4至5倍。不仅如此,合作社还吸纳了当地村民,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来打工,提高大家的收入。

  贫困户梁文抗说:“以前一个月平均也是1000元左右,现在翻了两倍,生活越来越好了。”

  贫困户廖志好说:“今后我们也想种这种品种,这种果子蛮好的,产量又高。也不愿跑出去了,这里近,有活路,还可以照顾家里人。”

  甜蜜果实的背后,是特色农业产业强大的引领作用,它是扶贫路上的“造血机”,也像糖一般,甜进贫困群众心里,坚定了大伙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。今年上半年,柳江区水果种植面积超过16万亩,预计销售3.75万吨。目前,柳江区还剩下277户734人未脱贫,特色农业产业将是他们脱贫的重要保障。

  柳江区扶贫办主任韦彦荣说:“我们优化了产业奖补方案,扩大了产业奖补范围,提高了标准。目前我们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7.7% ,现在我们发放的奖补资金已经达到1300多万元,也是历史最高的。下半年我们主要是对产业进行验收,采取有针对性措施,确保每一个产业都有稳定收入。”

   

  编辑:黄云波

  《在柳州》APP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。

扫二维码
  分享到:

导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