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新春走基层·幸福在路上

贵州江口:产业长效,幸福长久

2020/2/4 9:15:22| 访问量:4074| 来自: 新华网

  “一年四季都有活干,要的就是这个效果,玫瑰园估计四五月开园,到时候还可以解决更多村民务工。”村支书周朝兴一边沿着产业路查看玫瑰长势,一边计划着今年村里的发展。

  周朝兴在贵州省江口县闵孝镇沙坝河村做了十多年村干部,他始终认为只有发展长效产业,村民的幸福日子才能长久。

  沙坝河这个地处武陵山深处的村子,过去交通落后、信息封闭,产业发展没有优势,不少村民选择外出务工。近年来,随着基础设施改善、扶贫干部帮扶,村里发展产业有了成效。

  玫瑰600亩、茶叶560亩、油茶500亩,周朝兴对沙坝河村的“家底”一清二楚。只要不是懒人,村里的产业可以保证大家每个月务工不少于20天,一个月下来有两三千元收入。

  “五六年前,一个人一年3000元都赚不到,2019年村里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7000元了。”村民有好日子过,周朝兴对未来信心满满。

  2017年村里建设玫瑰园时,58岁的苗族村民龚国华把家里的5亩多土地流转出来,如今一年四季都在玫瑰园中务工。打药、除草、修枝,这些活他早已得心应手。

  过去因为没有技术、缺乏门路,一家六口的龚国华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。他告诉记者,现在生活好过多了,只要吃得苦,天晴落雨都有事情做,干一天就有80元到手。关键现在不像以前种地,下地回来一身灰一身泥,进出道路也是坑坑洼洼,现在产业园里是条条大路。

  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泗渡村因为基础设施条件差,过去一直缺乏产业基础。驻村第一书记龙跃飞说,如何规划发展一个长效的产业,这是大家最上心的事。这几年,通过帮扶干部和村民的努力,村里在冷水鱼养殖上见到了效果。

  泗渡村森林覆盖率超86%,优良的生态为冷水鱼养殖提供了条件。龙跃飞介绍,2018年建成的养殖基地已经投产,村民通过土地流转、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,目前已经卖出两万多斤冷水鱼。

  通过务工,60岁的苗族村民杨政权每个月至少能赚2000元工资。他说,以前就是在山旮旯里刨土地、种苞谷,过一年算一年,现在春夏秋冬都能干活拿工钱真幸福。新华社记者汪军


扫二维码
  分享到:

导语

    最美的画面,是奋斗者的笑脸,是收获后的幸福。新春走基层,记录我台记者深入街道社区、厂矿车间、田间地头,在追梦路上奋力奔跑的人们身上,感受新时代的新希望、新风尚、新精神。